2024年06月04日
第08版:警营·文化

方家大院

□ 董民生

威县方家营有一座保存相对完好的二进四合院古建筑——方家大院,尚有房屋23间,历史上它曾有若干环形庭院,由门、厅、堡、耳房等多个独立建筑单元组成,相传始建于明末,常有游客慕名而往,驻足欣赏它的古朴沧桑之美。

大院坐北朝南,现有前后两个院落,硬山式建筑,蓝瓦扣顶,五脊六兽,明清建筑风格依稀可见。临街是一座硬山式卷棚带风挡门门楼,上有蓝砖雕花,高浮雕脊,古朴自然,自南向北有九道门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,形成“九门相照”格局。大门两边各矗立着一个“凤穿牡丹抱鼓门墩石”,早些年,大门外还有上马石一对,每个重达千斤,现移放在大院东侧。

前院大门为正门,配以门楼,颇显富贵,平时常开,是主人和客人通常进出之门。后院原来有个后门,是给仆人使用的,当然要处理一些私密事儿的时候主人和贵客也会从后门进出。在古代,门指院门,户指房间门,讲究门要常开以提高人气和财气,户要常闭以保护隐私和安全。正门之后即是风挡门,相当于影壁墙,目前是迎客松山水画,上有黄色篆书大字“耕读第”。

转过风挡门进入前院可见正房三间,两进歇山式建筑,三层檐花清晰,柱头雕纹,东西两侧各有三间配房,有拱券耳门可通往他院,现已封堵。耳门曾连接东西四合院,也是九门相照,院落相连,自成一片,传说曾同时居住十余家,主仆上百人,方家之富,可见一斑。进入堂屋顿感庄严高大,梁檩森然,方椽八砖,中间屏风门,上悬“敦复堂”牌匾,下有玻璃牌匾,红色方桌椅子,两侧原各有木质隔扇将堂屋隔开,上有“金钱文”花窗,颇为精致,目前只保留了东侧隔扇。

转过屏风门即可开启中门进入后院,又叫内院。在古代社会,内院是女眷居住的场所,有着严格的规矩和礼仪要求。后院原为方砖铺地,三面均有房屋,现在只有六间北房了。

据《威县志》记载,方家营历史上曾为广宗国、广宗县、宗城县治所,明代沈简王军屯之地,方姓是村中巨富,故明代更名为方家营,1961年按方位分为东西南北四个方营,方家大院位于南方营。该村方明君有一首《方家营颂》,诗中写:“燕王扫北到旧县,大将方祖三军冠。皇封御赐方家营,万古流芳美名传。”

方家大院在战争年代曾有军队驻扎,新中国成立后做过学校,门楼内尚有水泥黑板,正房大门两侧“振作精神”“振兴中华”的标语字迹犹存。

方家大院的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,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,虽然历经风雨侵蚀岁月更迭,但仍不失为一处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居住环境。

(作者单位:威县公安局)

河北法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
www.hbfzb.com copyright © 2009-2024 河北法治报社 全媒体发展中心
冀ICP备17032488号-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13120180003

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822号

2024-06-04 1 1 河北法制报 content_72862.html 1 方家大院 /enpproperty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