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五
2024年11月22日
第06版:法苑聚焦

微信转款“账不清” 法官当庭“做会计”

本报讯 (葛照博)“欠款有账目和签字,明明白白,他就是赖账不还!”“我的还款记录清清楚楚,没有那么多!”面对一起合同纠纷案件当事双方争吵不休的情况,曲阳县人民法院法官当庭“做会计”,厘清账目,促使当事双方和解,被告当庭履行案款。

原告王某和被告李某系多年生意伙伴,账目往来较多。2023年,一起生意合作结束后,原告认为被告欠其货款3万多元,被告认为只有2.4万元。双方各自都有自己的“账目”,争执中越来越不相信对方,矛盾不断升级,原告遂将被告诉至法院。

承办法官认为,这起纠纷起诉的金额存疑,欠款的事实真相还需要进一步询问调查,关键是双方各自的聊天记录和转账截图怎么认定。鉴于双方有长期、良好的合作基础,且案情清晰明了,法律关系明确,为高效快捷解决矛盾,随后的时间里,承办法官多次与当事双方进行沟通,耐心细致地释法明理,原、被告终于同意就欠款情况进行对账。

当事双方各自打开自己的微信记录,根据转账记录,辅以聊天记录,逐笔认真回忆每一笔账目的形成原因及目的。案件标的虽然不大,但双方各自有不同的解释:往来账单中,有的是此笔生意,有的是双方合作的其他事项,有的账目是“定金”,有的账目是“代付”……

承办法官一笔笔记录,经不懈努力,双方当事人的大部分账款终于厘清,虽有几笔仍存在争议,但双方主动各退一步,“一笑泯恩仇”,达成调解协议。被告当场微信转账给付原告2.76万元。此次微信转账,备注内容明确,纠纷彻底化解,双方握手言和。

该案纠纷简单,标的额虽小,但法官的“心血”却一点没有省。在对账和调解过程中,承办法官认真的态度和清晰的逻辑获得了双方当事人的频频点赞。

法官提醒:

微信转账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微信转账虽然方便快捷,但也不要忽视短短几个字的备注。它不仅能够作为双方交易的直接证据,还能在出现纠纷时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。因此,养成一个良好的转账备注习惯,不仅是对自己财务安全的负责,更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。

河北法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
www.hbfzb.com copyright © 2009-2024 河北法治报社 全媒体发展中心
冀ICP备17032488号-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13120180003

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822号

2024-11-22 1 1 河北法制报 content_79672.html 1 微信转款“账不清” 法官当庭“做会计” /enpproperty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