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五
2025年03月07日
第03版:“三八”节特别策划

在法槌起落间彰显正义与真情

图为王亚娟正在审理案件。

□ 本报记者 王絮冬

3月3日,记者在承德市双桥区人民法院大石庙法庭,见到了刚调解完一起合同纠纷案件的该庭庭长王亚娟。在基层法庭10余年的工作经历,培养了她司法为民的情怀,也锻炼了她的工作能力。2022年以来,她先后获得承德市“最美政法干警”、全市依法治理先进个人、承德市最美“木兰有约”讲师等称号。

矢志护航

创新模式促双赢

王亚娟始终牢记“为大局服务、为人民司法”的工作宗旨。在审理涉辖区企业、个体工商户的案件时,她创新推行“前端多元调解、中端快立快审、末端履行跟踪+审慎高效保全”模式,以调促和、以和促执,全力保障企业合法权益,为辖区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。2024年,她审理涉经营主体纠纷近300件,为企业答疑50余件次,入企开展专题法律宣传5次,助力企业健康发展。

在办理涉众群体性案件时,王亚娟探索建立了“示范性判决+批量调解”涉众纠纷化解模式,妥善解决了辖区建设中的拆迁纠纷、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等复杂案件,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“保交楼、保民生”,确保辖区和谐稳定。同时,她创新适用司法建议办案模式。在某车务段与某酒店的排除妨碍纠纷中,她考虑到判决将造成酒店巨额亏损,而车务段顾虑管理制度拒绝调解的实际情况,她以向某车务段主管单位某铁路局发出专项司法建议的形式,促成了双方和解并即时履行,既纾解了企业经营困境,又源头化解了信访隐患,成为矛盾纠纷化解的典型案例。

法外有情

“如我在诉”落实处

“我们手上的一纸判决,可能是别人的一生。”这是王亚娟常挂在嘴边的话,如今也深深刻在了同事们的心中。大石庙法庭是城乡接合区域的基层法庭,法庭2名员额法官均是女性,加上4名女书记员,整体女性占比超70%。在王亚娟的带领下,这支“巾帼团队”探索出了情与法融合、判与治融合的司法实践新路径。

在一起父女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,王亚娟通过多问多聊,发现案件实质是房屋继承争议。面对破裂的父女情,她用温暖的法官寄语融化了女儿心头的坚冰,促成案件判后和解。在辖内某村民因邻居修建厕所认为侵害其房屋的排除妨害纠纷中,王亚娟通过多次现场勘查和疏导沟通,提出了“易地重建”方案,既顺法理又护人情,让紧张的邻里关系重复和谐。多年来,王亚娟坚持以实质解纷为导向,强化裁判文书说理和判后答疑,审结案件调撤率达77.62%,服判息诉率达95.7%。

针对老年人、残疾人等特殊群体,王亚娟通过开展巡回审判、采取“线上线下”双联动举措,为群众提供最大程度诉讼便利。在离婚案件中,她还创新在判决或调解书后附“离婚证明书”,避免当事人隐私泄露。

主动参与

社会治理提质效

女法官特有的细致与敏锐,让王亚娟在“抓末端”的同时更注重“治未病”,推动源头治理。2024年,王亚娟针对案件审理中发现的社会治理风险,总结提炼背后原因,向双桥区政府发出《关于推进居民专有车位自用充电设施建设的司法建议书》,得到区政府充分肯定,并被评为全省法院优秀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。

王亚娟依托法庭与辖区司法所、公安派出所“庭所共建”机制,推动构建多元解纷新格局,并联合法庭特邀调解员常态化开展现身说法活动,构建了老百姓身边第一道“解纷阵线”。

为将法治副校长工作做细做实,王亚娟深入了解教育管理堵点,融合法官及中学生母亲双重视角,通过上法治课、庭审观摩等举措开展了拒绝校园欺凌、预防网络沉迷等法治教育,切实用司法力量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。

河北法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
www.hbfzb.com copyright © 2009-2025 河北法治报社 全媒体发展中心
冀ICP备17032488号-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13120180003

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822号

2025-03-07 1 1 河北法制报 content_83601.html 1 在法槌起落间彰显正义与真情 /enpproperty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