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 宋雁龄
楼下有一棵香椿树,栽种在绿化带里,与月季、龙槐做伴。我第一次注意到它的时候,是前年春天一次雨后。
隔着窗子向外望去,瘦小的树干没有多少枝杈,干枯的样子,一度让我觉得这树并没有生命。仔细看过去,却发现零零散散的叶托裂开了,长出短短的芽儿,泛着深红,芽尖上面还有一层肉眼可见的绒毛。我一时没有分辨出这是什么树。过了几天,从树下经过,丝丝香气隔着口罩而来。这香气明显不同于花香、草香,更不是那棵尚未看到绿色的龙槐散发出的,这时,我把目光转向了它。
不知何时,原本在楼上看到的小芽儿不见了,变成高低错落的簇簇新叶。叶梗串联着细长的叶片,迎风舞动着,那原本让我印象深刻的深红,闪着淡淡的油光,在湛蓝的天空下,带来了春的气息。就在那天晚上,邻居敲开了我家房门,递过来一小把香椿芽。说道,在楼下新栽种了一棵香椿树,头一年没摘多少,尝尝鲜吧。
原来是香椿呀。我忙接了过来。
小时候,家乡有很多椿树,大都是野生的臭椿,一年一年滋生繁衍着,零零散散遍布于街道旁、庭院,抑或田野。一到春天,它们和其他树一样发芽,长出叶子,直到可以到树下乘凉。想想看,香椿树也是有的,不过,与没有主人的臭椿树相比,几乎无一例外,全长在别人家的院子里。
我家没有吃香椿的习惯。要说第一次吃香椿,是在石家庄求学的时候。那天黄昏,我去舒老师家吃饭,餐桌上有一道金黄色的炸物,说鱼不像鱼,说菜我却叫不上名字。我喜欢吃煎炸食品,于是单单望着这盘子看。
这是香椿鱼儿,香椿叶子裹上面糊,多像是鱼的身子!梗和叶子相比瘦一些,更像是鱼的尾巴,所以才得了香椿鱼儿这个名字。
香椿的香气极其特殊,可以归类于香菜、芹菜那样的“特殊”蔬菜,喜欢的就好吃这一口,不能接受的,躲之不及。
我迫不及待夹起一根咀嚼,外酥里嫩,满口留香。那香气像是被封存在我的口腔里,氤氲着味蕾,在心上划开一道涟漪。这之后,我再也忘不了香椿的味道。
据史书记载,早在唐代,香椿和荔枝作为一北一南的贡品,就被送往长安,供王公贵族食用。中医认为,香椿不仅是一道蔬菜,还是一味良药。香椿芽性凉,味苦平,有清热解毒、健胃理气、杀虫固精、美容养颜等功效,故民间有“常食香椿芽不染病”的说法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香椿是一种“发物”,故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要少吃或不吃。
每到春天,当香椿树开始发芽,头茬芽叶就是这“树上蔬菜”最鲜美的时候。“北方文雄”元好问在他写的《游天坛杂诗》中描绘了采摘香椿芽的情景,“溪童相对采椿芽,指似阳坡说种瓜。想得近山营马少,青林深处有人家。”采摘下的头茬香椿芽,炒鸡蛋、拌豆腐,或炸香椿鱼儿,都是一道时令性极强的美食。
香椿属于一种短季节性美食,虽然现在有大棚种植技术,但香椿的实际食用时间只有一个多月。每每到了吃香椿的尾声,市场上只有零星几家有香椿在卖,价格并没有便宜,买一小把回家,做香椿鱼儿,再享受一下当年最后的香椿。
水中加盐烧开,将择洗干净的香椿焯水30秒,捞出过凉水,挤干水分。另取一碗,放面粉、盐、五香粉少许,加鸡蛋和水搅拌成稠度适中的面糊。炸锅放油,待油温四成热时,将每一根香椿芽均匀裹上面糊,入油锅炸,炸至金黄酥脆捞出。香椿鱼儿入口,顿时齿颊留香。
(作者单位:秦皇岛市公安局海港分局)